讲述音尘背后的故事!中山日报(Daily)记者走进坦洲合胜读书会
在圈外人眼中,他们(They)风光亮丽、意气风发;在家人眼中,他们(They)晨昏颠倒,总是熬夜加班;在朋友(Friend)眼中,他们(They)风风火火,经常没有档期……外人调侃说,地球不爆炸,记者不休假,宇宙不重启。从事新闻(News)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11月5日,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坦洲合胜读书会特别邀请中山日报(Daily)记者何淼、孙俊军、冷启迪为读书会的书友们一起分享新闻(News)背后的故事。

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应用了哪些“黑科技(Technology)”?这些技术如何达成?建设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中山日报(Daily)“淼”懂深中工作室主持人、跟进交通线10余年的记者何淼,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读者讲述了她在跟进深中通道报道长达7年过程中的见闻,以有别于常规新闻(News)报道之外的故事,带领大家“趣”看深中通道。
而作为入行30年,曾经做过文字记者、编辑、摄影、视频的资深记者孙俊军,则为大家分享了如何用影像语言讲好本土故事。在今年(This Year)亚运会期间,一条名为《揭秘:父亲自制900平方米碗池 滑出祖国最年轻亚运会冠军》的视频在全网被转发。孙俊军作为这条千万+视频背后的创作者,为现场观众分享了亚运冠军背后的父子情深。同时,他还介绍了展示中山本土风物的节目“节气音乐(Music)笔记”的创作心得。
中山华侨华人历史(History)文化(Culture)资源丰富,华侨华人对中山的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发掘并展示好这一资源,中山市国外传播中心特别策划了“侨见世界”系列栏目,以华侨故事为线索,结合侨村及粤语歌曲,探寻“侨”足迹、触摸“侨”温度,参与策划、采访工作的冷启迪在现场与读者们一起分享了系列视频中的华侨故事。
三位记者的分享也让现场读者受益匪浅,他们(They)认真聆听,并用电话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据了解,合胜读书会是位于坦洲镇的一个“无边界、不定义”的多边文化(Culture)公益平台,自从2017年起至今已经开展了多达488期的公益演讲及上百场音乐(Music)会,内容涉及创业分享、国学智慧、潮汕文化(Culture)、沟通艺术、历史(History)文学、亲子培育、传统礼仪、互联网思维、心理健康(Health)等多个领域,线下活动参与逾50万人次。在2017年及2018年的广东公共文化(Culture)研讨会上,合胜读书会连续被广东省文化(Culture)厅评为“优秀案例”。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 赞(987) 踩(41) 阅读数(7812)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加载中......
- 发表评论
-